AI“造剧” 内容是王道!AI短剧《白狐》《华裳》上线引热议,操盘者蔺志强把独家秘辛告诉了半岛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
通过接收文本指令,即可生成60秒短视频的AI文生视频模型Sora;输入多个词语就能迅速生成一篇短篇小说或诗歌的人工智能模型“巴德”;仅需简单描述,就可以生成2分钟长度的AI音乐软件Suno……AIGC的浪潮正在席卷文娱产业。当人们讨论AI时代已然来临的时候,其实先行者已经出发。今年2月一部“全AI化生产流程”的短剧《白狐》上线,主打东方美学的AI短剧《华裳》紧随其后揭开面纱,引发业内关注,而这两部作品都出自操盘者蔺志强和他的团队。深耕文娱二十年,蔺志强为何成为在AI剧集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AI对于影视行业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近日,他接受了半岛全媒体记者的独家采访,畅聊了热点话题。
AI短剧《华裳》惊艳呈现东方美学。
全流程AI生产
降本增效效果明显
勇于开拓是蔺志强的行事风格,广电出身、曾在阿里担任优酷副总裁,负责综艺、商业化和内容产业化业务,他也曾是《这!就是街舞》总监制、连续三年的天猫双11晚会总制片人,人到中年,他选择辞职创业,2022年11月,蔺志强正式创办触飞瑞拓,立马举办了一场虚拟跨年演唱会,这也是用户首次以虚拟身份进入的跨年主题演唱会,同时,他和团队也做好了在AI领域踏浪前行的准备。
蔺志强深耕文娱产业20年。
在《白狐》出现之前,国内AIGC生成的内容都是简单的单线作品,而《白狐》做到了复杂化、多线程叙事。尽管质感尚待打磨,可这是从0到1的突破。作为首部“全流程AI生产”的短剧,聊起《白狐》的诞生过程,蔺志强感慨就是“边干边学”。创作团队只有四个人,先出的创意,剧本用ChatGPT撰写,根据剧本再进一步用AI工具生成画面,属于典型的AIGC内容。“在没有任何案例参考的情况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工具的使用到生产方式,从陌生到熟练掌握都是摸索的过程。”蔺志强告诉记者,虽然困难不少,但用AI全流程创作《白狐》大大缩减了时间和资金成本,“没有编剧和后期,三集内容从策划、制作、上线,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每分钟成本约一万元,而按照目前市场上的后期和特效,实现类似效果单分钟就得十万元起,创作周期也得好几个月。”
AI短剧《白狐》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蔺志强把《白狐》看成一部实验性的作品,他并不担心暴露不足,反而觉得有了这些不足,后面的作品可以少走弯路,问题都是在实践中解决的。“我们感觉到市面上AIGC工具还不能给到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 ChatGPT生成的脚本也是基础层面,不能实现创意和高质量的脚本;上线的三集内容有比较强的PPT感。”由于Sora的出现,原本的技术已经落后。蔺志强计划未来还要用新技术去打磨这个故事,作为一个IP继续完善下去。
AI短剧《白狐》剧照。
之所以把首部作品定为《白狐》,蔺志强表示,“与技术公司通过技术迭代推进发展相比,于我们而言,更看重内容和技术的叠加,对于AIGC特点来讲,在科幻和玄幻题材上更适合发力,契合度高,但是科幻的整体筹备周期比较漫长,我们就先选择做玄幻题材的作品。白狐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团队反复讨论,最后选定了白狐作为作品的主角。”
《白狐》一上线便引起了业内的关注,触飞瑞拓趁热打铁,又发布了首部AI东方美学短片《华裳》, 虽然两个项目的间隔时间很短,但是,《华裳》的细节质感和视觉美感有了明显提升,蔺志强透露,《华裳》实现了更完整的AI集成工作流,技术上也有新突破,“《华裳》第一次实现了人物在近景能够张口说话,也就是突破了人物交互对话的技术限制;也提升了画面转场自然度及场景一致性,虽然和Sora还有差距,但我们还在不断磨合和升级当中。”
AI短剧《华裳》实现技术升级。
冲击影视业
将起到革命性的变化
在文娱领域深耕20年,对技术的青睐是蔺志强的标签之一,从虚拟拍摄到云端制作等各种前沿技术,他都是最早尝试的先行者,而AIGC给他的冲击是最大的。AI风潮会给影视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他告诉记者,“我们过去讲要打造工业化的影视制作,在我看来那不是革命性的变化,更多的是改良和优化。但AIGC是革命性的。”这种“革命性”他归纳为三方面即内容的生产方式、生产边界、以及生产关系。“从生产的方式来讲,目前我们看到的效果是降本增效,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整个生成流程、方式,将从过去的大团队、大资金、大平台为主导,变成更加注重个体的创意、审美和人机共创。从生产边界来看,过去很多我们创意的实现,往往受制于技术,随着AIGC的发展,过去我们能想到但实现不了或者高成本才能实现的效果,AIGC能以非常低的成本和非常高的效率来实现。而对于生产关系,我认为,未来将会出现一批‘超级创作者’,这种概念类似于电商的头部主播,会生产出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而这个作品是由小团队或者‘超级创作者’来实现,基于这些内容,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或者闭环的商业逻辑。”
《华裳》用AI打开东方美学新天地。
Sora的出现再度震撼业内,对此,蔺志强表示,“Sora是一个加速器,遥遥领先的产品,但它并不是最终最好的工具。影视行业技术迭代、技术与内容的结合过程中,最后考验我们的是人机共创的能力。实际上,是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风口出现,热钱和资本往往会涌入,谈及其中的风险,蔺志强认为资本涌入是一把双刃剑,“从有利的方面来讲,它会让行业快速发展,从弊端来看,往往会影响行业抛弃对长期主义的坚持。通过资本来获利或者是扩大规模,和内容创作的规律之间一定要有一个精准的平衡需要拿捏,否则就会导致内容质量鱼龙混杂、审美的降低,甚至是市场过热,随着监管的加强,也会对这个领域带来新的变革和要求。当资本介入,大家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好内容、用优质的审美和创意,来影响C端用户实现B端的商业价值,那么与资本结合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像我跟团队讲的,有人投资是一个结果而不能当做目标,如果作为目标的话,往往会动作变形。”
《华裳》剧照。
看好AI短剧
依旧相信内容为王
这两年短剧赛道炙手可热,蔺志强觉得短剧品类天然的与AIGC相融合,未来几年用AIGC做短剧会成为主流。“《白狐》和《华裳》都是长线布局,今年我们的PGC(专业生产内容)大约是200集产量。目前包括四条线,包括以东方美学为主线的内容;与文旅相结合,通过 AIGC来宣传城市的文旅特色;为客户做定制内容;还有就是我们正在筹备做一部科幻剧。”
大浪淘沙,蔺志强告诉记者,会用AI讲好故事的作品会脱颖而出,讲故事的载体在发生变化,但内核是不变的,这也正是做内容的公司相较于技术公司的优势所在。“技术公司也是通过内容来实现商业化,从人类发展的历程你会发现文艺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价值巨大的,我依旧相信内容为王。”他补充说道,“我们走的是‘内容+技术+商业化’的路线。比如《华裳》,服饰是东方美学的一个窗口,也是商业客户的门类,我们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也能让客户看到品牌推广、植入以及商业投放的价值,这也是打一个样板,能够引导客户在预算分配的时候,从传统的电影、剧集、综艺、线下演出、短剧之外,能够看到AIGC对品牌增值的效应。”
《华裳》细节精美。
AI短剧+文旅也是一个趋势,“我们做的是,真正让观众和用户能够通过我们的作品发现各地之美, 让大家发现宝藏打卡地、宝藏美食,而不是仅仅喊口号、贴标签。”蔺志强希望自己的团队成为赛道的定义者,“我们先跑、先试,这期间我们可能会付出很多教训和成本,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同时,在C端的探索方面也正在与技术公司合作,研发新应用。 ”
潮流之下,AI也伴随着许多争议,不少人担心自己的岗位会被取代,蔺志强感慨,“每一次技术变革机会远远大于恐慌,从工业革命、互联网再到AIGC,有的岗位会被取代,但也很多人会获得机会,你越了解AIGC,就会懂得创意、审美是何其重要。”
评论